11/15/2007

我好愛你喔

跟窩窩在一起時,如果給了她一顆糖果或一塊餅乾,她便偶爾會對我們說:你給我糖糖吃,我好愛你喔。聽到這句話,做父母的當然要忘我地笑上幾聲。有時我去接她時,她一見到我也是會向我狂奔而來,並講同樣的話,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

另外,她最近還跟著我們用"機器人的聲音"講話,沒了高低音調的娃娃音講起話來真可愛呢。而用機器人聲音講話的我們,則成了她的好朋友,她可以自如地依我講話的聲音,轉化我的身份。而且,看來她比較喜歡機器人。如果我用一般的聲音說:我們回家吧!她可能會搖頭說不,但如果我用機器人聲音說同一句話,那她可能就會同意了。

離職

決定離開這裡。
在它變成純粹的公務機關之後,它還能留有多少原先開館時的草莾生猛氣息?在它被一個只會講官話的過氣政客領導之後,它還能留有多少面對大眾的渴望?這樣的地方不值得留,是確定的,但,我有多少本錢能讓我從工作崗位上走開?
一旦決定要走,最顧慮的是窩窩。今天的中國時報寫著滿版的貧窮小孩。窩窩在未來的兩三年內,是不是也會變成這樣呢?
唉,搞到這步田地,竟讓我有了投票給馬英九的念頭。綠色執政如此無能不堪,難道還只是新聞嗎?

11/10/2007

取悅窩窩就是取悅我自己

取悅孩子是一件很簡單、很有意義、又能夠回身取悅自己的一件事。

打蛋,爬樓梯算是陪他一起做運動;把仙草說成是黑布丁,愛玉說成是透明布丁,則是擴強他的詞彙與想像。另外,我今天還買了一把溫度計,因為也是該教他推理和科學的時候了吧~~我猜。畢竟小朋友長大的速度和方式超乎我們的想像,不用受限於那些既有的教材。

現有的教材如巧虎,花了很多力氣去教小朋友處理情緒、表達和種種生活技能。然而當我放從網路上下載的「Charlie and Lola」影片給她看,這部明明只有英文發音的節目,居然在她看了四五次後,已經能夠掌握住「Lola不喜歡吃蘿葡」這樣的劇情安排,也發覺了Charlie是個好哥哥,值得她學習。

小朋友時常從細節的重覆上去學到事物。巧虎等教材雖然幫我們規劃好他們的學習進程,但如果能找到其他的方式,讓他去接觸更多的可能,又何樂而不為。我們小時候哪有這麼豐富的學習物件呢。只是,當我花很多的時間陪小孩時,我很好奇其他的父母是不是把他們的小孩教給巧虎奶媽或幼幼班便罷,還是說能從生活中找到另一種讓他們學習的管道?

我這樣比方好了。與其希望他們能把沒有重大意義的123序列和字型背熟,為何不是教他們看懂液晶顯示的時鐘上的數字?我自己在學日文時,常有「五十音搞不熟,何以看日文」的迷思,後來才發覺,就是要從實際的單字中去尋找對五十音的記憶、建立對五十音的記憶。假設我自己是這個方法,那何不教他用這個方法去讀各個有數字的符號?比如說電話、地址、時鐘、電梯樓層……等。

另外,如果沒有錢買玩具,何不用現成的保麗龍當積木,何不用廢紙來變飛機?在這些發現生活潛力的過程中,不僅在建立自己與孩子的關係,也在實踐對於低消費人生的理想,更在他的笑容中建構自己歡樂的堡壘。